環境空氣污染愈加得到人們的重視,根據環境管理的需要,為更好的開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活動,一般應建立不同級別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范(試行)》規定了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的設計和監測點位設置要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方法和技術要求,以及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的管理和處理要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在空間范圍上可以按行政區域組建,也可按環境區域組建,具體的組建情況需要根據環境監測背景而定。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的監測目的從國家層面上來說,主要為確定全國城市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反映城市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水平;確定全國環境空氣質量背景水平以及區域空氣質量狀況;判定全國及各地方的環境空氣質量是否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要求;為制定全國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和對策提供依據。言而總之,就是為了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建立良好生態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
各地方根據環境管理的需要,可設置地方級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記錄監測網覆蓋區域內環境空氣質量的背景水平,確定監測網覆蓋區域內環境空氣質量的變化趨勢,為制定地方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和對策提供依據,以便有效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設計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應能客觀反映環境空氣污染對人類生活環境的影響,并以本地區多年的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產業和能源結構特點、人口分布情況、地形和氣象條件等因素為依據,充分考慮監測數據的代表性,按照監測目的確定監測網的布點。
環境空氣監測網絡的設計,首先應考慮的是所設監測點位的代表性。常規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可分為以下4類。
(1)污染監控點。為監測地區空氣污染物的最高濃度,或主要污染源對當地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而設置的監測點。為監測固定工業污染源對環境空氣質量影響而設置的污染監控點,其代表范圍一般為半徑100~500m的區域,有時也可擴大到半徑500~4km(如考慮較高的點源對地面濃度的影響時)的區域;為監測道路交通污染源對環境空氣質量影響而設置的污染監控點,其代表范圍為人們日常生活和活動場所中受道路交通污染源排放影響的道路兩旁及其附近區域。污染監控點的具體設置原則根據監測目的由地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2)空氣質量評價點。以監測地區的空氣質量趨勢或各環境質量功能區的代表性濃度為目的而設置的監測點。其代表范圍一般為半徑500m~4km的區域,有時也可擴大到半徑4km至幾十千米(如對于空氣污染物濃度較低,其空間變化較小的地區)的區域。
(3)空氣質量對照點。以監測不受當地城市污染影響的城市地區的空氣質量狀況為目的而設置的監測點。其代表范圍一般為半徑幾十千米的區域。
(4)空氣質量背景點。以監測國家或大區域范圍的空氣質量背景水平為目的而設置的監測點。其代表性范圍一般為半徑100km以上的區域。
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應設置環境空氣質量評價點、空氣質量背景點及空氣質量對照點,評價點可從根據國家環境管理需要確定的地方空氣質量評價點中選取。
上海博測環境的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組合了多種的監測技術和儀器,自動監測SO2、NO2、O3、CO、PM10和PM2.5,輔以氣象五參數、校準單元、數據采集器等構成完整系統。標準空氣站,監測常規6參數,國標方法,靈活優化,滿足監測考核要求,廣泛用于各級環境監測部門。博測環境專注環境空氣質量監測15年,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專業高效的技術服務團隊,為用戶量身定制監測方案,提供高性價比的優質設備,確保監測數據準確有效。歡迎撥打免費咨詢熱線400-021-0446獲取詳情信息。